第十一章:四面重围(二)
就在“金波巴特小组”三巨头开会时刻,章武某处空陆第12军的指挥中心的大厅里,正召开一场“情况介绍”会议。
“钟主任,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近期的形势。”李英帆这样要求钟军师,然后对政委耳语了几句。刘政委显然饶有兴趣,但很快摆手示意要听钟军师的情况报告。其实,钟军师此时刚从外边进来,看到军长在点他的名,一语不发,直接上前拿起一个教鞭走到军指挥中心大厅中全3D电子沙盘前,指着沙盘开始介绍情况了。周围坐满了空陆第12军各师旅的指挥官。庄兴国的手指头上冒着烟,而何雨则在一旁打开手中的笔记本,似乎准备记什么。
“停,今天的情况不要手记,要用脑子记。”李英帆看到了,立即以一种唐突的态度打断了钟军师的话,然后示意钟军师重新开始讲解。
“各位首长,现在我介绍一下11月22日0时之前的敌我态势情况。”
“截止2049年11月22日1时,嫩松战场上的敌情在过去的十多天里变化并不大。11月13日18时30分,日本军队悍然对我营口实施了‘甲种弹’攻击,造成我营口城军队重大伤亡;14日11时30分,我军所以的空陆第36师在耿家庄地域遭到不明敌人10万吨级当量的战术核武器的袭击,人员装备损失惨重……”钟军师一边说着,一边用教鞭指着耿家庄的位置,抬起头来无意间瞟了一眼庄兴国和何雨的方向。他这一瞟,让庄兴国和何雨脸上泛起了红潮。而正在开会的人,也有人抬起头来望了他俩几眼。
“11月14日11时31分时,我中国南海南端的波陵岛,遭到一枚当量为15万吨级的战术核武器的空爆,虽然预警得早,人员和装备撤离得早,但岛上的设施损毁严重;同日11时32分时,在距离我国大连军港码头1公里的海面上方,一枚当量为5万吨级的战术核武器突然空爆,大连军港设施损毁严重。总之,从当日短短的3分钟时间内,总当量为30万吨的战术核武器在中国土地上爆炸了。迄今无人声称对此负责。但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,这是有暗黑的武装组织故意、肆意要把核战火引入我国境内。有关这一点,务请首长们重视。我插一点个人的看法,我认为,今后我们军作战,极有可能遇到战术核武器的攻击。而在核威慑条件下作战,这对我们军是一个全新的课题。下边我继续介绍情况。”
“钟主任说得对!有关有核威慑条件下的作战,我们会专题开会研究,这确实是一个全新的,史无前例的新课题。小钟,你继续讲。”李英帆听到钟军师说到这一点,忍不住又插话了。但在座的大家伙儿听到后,个个似有惊讶之意。尤其是何雨,嘴角嚅动了一下,想说什么,又没说出来。
“何雨,你有什么话,就说出来。”李英帆直接点名了。
“报告军长,我还没想完整。等钟主任介绍完情况后我再说好吗?”何雨站立起来了,如实向军长这样说。李英帆示意他坐下,再示意钟军师继续讲。
“自耿家庄遭遇核袭击后,国际红十字会要求交战三方立即停火,组织专业的营救和洗消,得到中国、美国和日本三方的响应。根据红十字会的一再要求,停火从三天期限一直延续到22日刚才时刻,交战三方尤其是我方严格遵照。在这十天时间里,整个嫩松战场没有大的作战对抗行动,但小股的空战和小股的地面攻防行动还是有的。对于耿家庄停火协议的执行情况,我们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,当时的美日联军并未老老实实的遵照执行,而是大肆使用太空和空中侦察力量,对我进行不间断的侦察和监测,同时派遣特种部队秘密渗透。昨日我们就抓获了三名英国特种兵。目前在押。我们侦察情报中心总体判断,尽管过去的十天内没有大的作战行动,但是,这是大战的前兆。更何况现在我们面对的敌人是——‘联合国军’呢。”
钟军师说出这“联合国军”四个字,让人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沉重和遗憾,但更多的是沉重。然后,钟军师说道:
“军长、政委、各位指挥官,我的感觉是,这确实是大战前的平静。而且我们搜集我国其它方向的情报表明,我们正处于‘四面重围’中。这是我的结论。我介绍完毕。”说完,钟军师放下教鞭退后几步坐在自己的座位上。
这时候,李英帆站立起来,拿起了教鞭,用教鞭在整个嫩松战场上划了一个圆圈,说,“同志们,我们要面对的是人类史上最凶恶的敌人——‘联合国军’,而且还处在‘四面重围’中。这里……”他又划了一个大圆圈。接着说,“这里,要么是我们军的光荣之地,要么是我们军的牺牲之地!我们能顶住吗?”
他的话似乎在问自己,也在问其他人。但沙盘周围的各指挥官连同李英帆身后的刘政委,都一言不发。大家只是默默地抽着烟,或者在喝着水。其实,根本没有人能够回答上这个问题。因为,李英帆看到有人在点头,有人在摇头。他的眼睛转向了庄兴国,接着又扫过何雨。
“何雨参谋长,你来说说吧。”
“军长、政委、各位首长,我认为我们能顶得住,一定能够顶得住,必须顶得住。因为,我们的后边,就是山海关,就是祖国的内地,我们毫无退路!”何雨说着,伸出右手做了一个握拳的动作并向上一挥。他的动作,立即引来其他人的响应。
“我们必须顶住——”大家此时立即异口同声。
“是啊,同志们,我们必须要顶得住。何雨参谋长说得很好嘛。”军政委刘衡江此时站起来这样说了一句,并示意何雨坐下来。
何雨的屁股刚坐下,李英帆大声问,“何雨,你不是说等钟军师说完后说出你的想法吗?”
“噢,是的。我马上说。”何雨的屁股又抬起来,但政委再次示意他坐下来。何雨只好尴尬的又坐下来,两只手在相互搓动着。
“老李,我先说说吧。”刘政委微笑着看了一眼李英帆,这样说道。
“那政委你先说说吧。”李英帆说完坐下了。
“同志们,我们今天这个既叫开会也不叫开会,无非把大家召集一起通报点情况。我刚才注意到了,各位心情蛮沉重的嘛。呵呵。”
“让我说,天塌不下来的。要知道,这个世界上,也只有我们中国人,能够抗击住世界的攻击。一百五十年前,我们抗击了八个国家侵略军的进攻,一百年前我们再次抗击住‘联合国军’18个国家对**的进攻,并且迫使他们坐在谈判桌上。抗美援朝战争,是我们中国人民能够真正恢复了汉唐雄风的标志,抗美援朝精神迄今鼓舞着伟大的中国人民。依我看,即便他们再加上几十个国家,我们照样能够顶得住。就像我们中国的开国领袖**同志所说的,我们无非再来一次八年抗战嘛。老李,你们继续讲,我请个假,到各师旅看看去。你们先聊着。”
刘政委一个“聊”字,顿时把大家伙的气氛搞活了,大家笑呵呵要起立。政委示意大家坐下来继续“聊”。
李英帆伸手示意政委,不送出门了,请政委自便。政委向大家招招手,就出了帐篷。掀开门帘时,大家注意到,他的警卫员小余抱起军大衣就跟了上去。
就在空陆第12军军指开会时,在空陆第36师直属队——防护连的一顶帐篷里,一场激烈的争论展开了。
“仁军师,你胡说。作为军人,别真把自己当成仁义之师。我看,‘联合国军’敢于在战斗中使用核武器,我们就以牙还牙,毫不手软。何况我们还有‘天穹防御系统’护卫呢。”说话的是一名年轻的中尉军官。
“可是,我们如何防御住核武器的打击呢?人家打你,我们还手,最大的问题不是以牙还牙的问题,而是我们如何抗得住的问题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。”坐在床沿边上的另一名中尉看都不看他一眼,平声静气的说。
“赵洪飞,你听着,我们可以改进系统的。让系统能够抗击住更大当量的核武器的攻击,同时,能够延伸防护范围。我正在编制程序,改造线路。”
“啊,你这不是胡闹吗?你私自改变指挥控制程序,并私自拆卸元器件,怎么能行?我坚决反对,并要报告庄师长。”这个叫“赵洪飞”的中尉在听到站着的中尉的话语后,立即激动的站了起来。说话的声调中明显带着愤怒。
“嘿嘿,你小声点还不行吗?”中尉拉住了赵洪飞的衣角,并按着他的肩膀请他坐下。然后示弱着说,“我还没动手,我还想请老兄帮忙呢。”
“我不能帮你。毕竟,这是咱们这个系统第一次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。你这样做,将你所保护的单位置于死地。要改进,也得等实战过后再弄。反正,我不同意。”赵洪飞在被按下的同时,想挺直身子。
“好,好,依你。你这个书呆子啊,真是没劲透了。哎,要是那哥们在的话,我就有救了。”中尉说着双手上举,似乎在盼望着什么人。然后,他一个急转身,对着叫赵洪飞的中尉说,“当然了,你是学习委员,理论功底最扎实了,我得一定请你帮忙。赵兄,赵兄,赵兄!行行好吧,帮帮忙吧——”他说着,上前跟赵洪飞套近乎,又是作揖又是握手的,动作滑稽有趣,弄得赵洪飞扑哧一下笑了出来。
“行啦,行啦,少来这一套吧。实战后我帮你还不行嘛。说实话吧,我早就在改编程序了,只不过,没敢调试,更没敢拆卸元器件。我的想法是,等打完第一仗后,我们可以与CTO公司的研究人员共同改进。我已经给耿大校发了邮件了,估计他已经收到了。”
“哈哈,原来你小子蔫坏啊,比我都早动手了,能让我看看吗?”
“可以看看,但不得抄袭。”于是,在章武某处的帐篷里,传出两名年轻军官爽朗的笑声。
但这笑声立即引来了哨兵的动作。几名巡逻的哨兵路过此地,其中一名掀开门帘进入。
“中尉同志,你们难道不知道营地纪律吗?”哨兵看到两人开心的样子,这样轻声的质问着。
“对不起,我们忘乎所以了,保证不会有第二次了,请哨兵同志放心。”赵洪飞这样对检查的哨兵保证着。
但他们没想到的是,整个营区已经被几双眼睛死死的盯着,而且哨兵巡逻的一幕,就是在一只高倍望远镜中看到的。
“哎,老耿,部队有人给咱们发邮件了。”周大校接通军事互联网后,收阅邮件后,这样对着耿大校说。耿大校停住手中的活儿,立即凑过来。
“敬爱的耿教官,您好!根据你所讲的理论和手把手的教授,我们在部队运用过程中,发现如下问题,并提出以下改进……”
“哦,就是那个叫‘仁军师’的小伙子,不错的年轻人。来,细看看……”他俩这么一对话,引来了周大校。周大校从一侧门里进来,直接凑上前来。
“哎,这小伙子真不错,以后有机会请来到我们CTO公司参观一下。以后可以培养成中国顶级的军工专家的。”不错,不错,三人啧啧称赞,然后决定由耿大校郑重回复,不得有误和敷衍。
与此同时,“金波巴特小组”的“金波巴特021”冯参谋此时则在中印边境西段的哨卡上。
这里是沿着著名的地标“水文点”,通过绵延无尽的峡谷公路,通往印度境内的一处最前沿哨卡。冯参谋是昨晚乘坐直升机赶来的。对面的印军哨兵显然知道他的到来。竟然在碉堡顶上打着的横幅上用英文写着,“欢迎中国军队前来送死!”
冯参谋看到,碉堡后边有一个小型机场,同时还有几辆皮卡停在机场跑道西端。
“冯参谋,这是印军第8山地师的一线哨所。他们涨滴很。”说话的一位上尉操着陕西方言这样介绍着。
“你们辛苦了,秦所长。他们最近有什么新情况?”冯参谋眼睛离开炮队镜这样问。
“最近那边那个机场不断起降直升机,似乎不断有上级来人来视察他们的哨所。有一天我在炮队镜中看到他们有一名上校军官来访。”
“哦?”冯参谋有了兴趣。其实,他也是印军那名上校的角色。只不过,他在想,印军派遣高级参谋人员来访难道意味着这里是他们的主攻方向吗?
“来,把观察日志拿来给我看看。”冯参谋这样要求道。上尉立即把一个抽屉打开,拿出一个有点脏的纸质的观察日志来,递给冯参谋。
“噢,是三天前。那么,有没有更大的军官来视察呢?”
“让我查查,应当有。”上尉说着也翻开了日志。翻阅了几页后,指着那儿说,“对,六天前,机场上有小型列队,虽然由于有雾看得不是太清楚,但我清楚的记着,那天机场上有小型队列。这个情况是极少见的。应当是那天,我肯定。因为,三天前那名上校来的时候,机场上并无列队。如果这样推测的话,六天前来的一定是军衔超过上校的更大级别的军官。”
“嗯,有道理,我回去后再通过其它渠道判定。”
“哎呀,有点喘不过气来。我还是说话慢点吧。”冯参谋说完话后明显感觉到气有些紧,毕竟,这里的海拔有5600多米。他这个举动让上尉看到后,有些发笑,然后顺手递给他一只氧气袋。冯参谋呼吸几口后,才觉得呼吸顺畅了。然后,两人笑了。
“发射侦察机!”秦所长对着话筒命令道。然后,顺手打开了墙壁上的一个电视屏幕。
一架一尺多大的微型无人侦察机从哨楼所在山头背后发射出来了。它是隐身并隐形的。它几乎贴着山头,直飞下山沟,接着,沿着前方的山坡,向印度哨所方向飞去。
屏幕中,由于地皱的影响,图像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,但仍然能看得清楚印军哨所附近的情况。方圆五公里内,一切照常。
印军哨所的顶楼上,与这边一个样,一名观察员用高倍望远镜在向这边眺望,另有一名哨兵端着枪在站岗做样子。
就在侦察机飞掠过哨楼后,一股强大的电磁流遮断了侦察机与冯参谋他们的联系,屏幕中的图像顿时显得模模糊糊。突然,似乎有东西快速飞临,接着图像消失。但图像一瞬间显示出远方有什么东西在地平线上藏着。
“肯定被击落了。这样的情况多吗?”冯参谋这样问秦所长。
“这样的情况也不多。除非印军在对面正在演习。一般情况下,我们都能够看到印军哨所方圆十公里内的情况。”
“冯参谋,要不要再派出一架去。”秦所长请示说。
“先不用了。把侦察机传来的图像研究下。”说着,他插上一个接头,把图像数据全部拷贝到自己随身携带的通信机上。
他一点一点的慢放开了。因为他刚才注意到,侦察机坠落的瞬间,地平线似乎有什么黑点在显示。秦所长凑过来,与他一同看。
果然,当冯参谋把图像放大后并进一步将播放速度调慢后,终于看到轮廓了,那是一个坦克的炮塔伸出地面的镜头。
“天!印军难道很快要进攻了吗?他们的进攻部队是如何隐蔽集结到距离哨所这么近的地方的?”冯参谋一脸的震惊,这样的震惊把秦所长震惊了。他急问,“冯参谋,怎么了?”
“印军可能要马上进攻了。你们要做好战斗准备,并随时报告侦察到的情况。我先回去了。”秦所长一脸茫然的点头答应,然后把冯参谋送下哨楼。然后,他拿起电话报告说,“团部作战值班室,我是1号哨卡,印军已经做好进攻准备了。”奇怪的是,电话那边丝毫没有声响。他又打开无线电,呼叫开了。但喇叭里一阵阵的嘈杂声。秦所长意识到,对方的电磁遮断起作用了。
其实,印军真的准备进攻了。因为,打掉中国军队的这个哨卡,就可以洞开哨卡背后的峡谷通道,进而沿着通道直扑山那边的著名地标——“水文点”。
就在一号哨卡的侧后的一个山头的雪洞里,几名印军特种兵在嘀咕着什么。他们的防雪装备就摆放在他们的身后。每个人穿着很暖和。
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掠过这几个人的头顶。这几个赶紧低下头来。这是冯参谋乘坐的直升机。
在直升机上,冯参谋一直在想,“高原上的十一月份,印军怎敢轻举妄动?大雪不灭了你才怪。”的确,这里的气温零下50度,尿出的尿,立即变成冰柱。
但这一次,冯参谋说错了。
